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我省各地各校积极尝试“五年一贯制”“3+2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仍存在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标准不一、课程内容重复、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容易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中高职衔接,到底该如何传好“接力棒”?去年5月,浙江启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借此东风,各地各校在探索更有效的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上也蹚出了新路子。
从“分段”培养到一体化培养
以前,不少职业院校在中高职衔接上,仅停留在各自为政、点到为止的状态。往往在学制、升学渠道上有衔接,专业、课程、教学、管理、评价上的衔接却不畅通,甚至有不少高职院校几乎不参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职只管送,高职只管收”的现象依然存在。
问题到底出在哪?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中高职衔接不紧密是传统“分段”培养模式下的通病。在传统模式下,前3年办学主体为中职学校,后2年办学主体为高职院校。一方面,两者常常位于不同区域,在教学、管理、师资交流等方面都存在着天然的“硬距离”;另一方面,由于中高职培养目标不统一,课程衔接体系不连贯,行业企业参与不深,师资合作不紧密,两者在深度衔接上也存在着较长的“软距离”,“这也导致在实践中,中高职衔接往往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推进中高职衔接,必须多方融入,让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都尝到甜头,实现互补共赢,“在缩短‘软距离’的同时还要克服‘硬距离’”。然而,这在传统“分段”培养模式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怎么办?浙江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记者发现,自改革启动后,各地各校纷纷通过新建分校区或产业学院等形式,推动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这打破了中高职办学上的时空限制,极大地缩短了“硬距离”。同时,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也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为真正实现“从‘分段’培养到一体化培养”的转变提供了可能。“在教学管理中,区域中高职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应该有别于以往的中高职‘分段’培养,实现中高职的无缝衔接、平稳过渡,真正体现一体化培养,不能有明显的分段痕迹。”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彭哲敏说。
系统重构一体化课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关键看教学,教学的核心是课程。”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丽娟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中高职一体化在课程设计上缺乏差异性、连贯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对新发展阶段需求的课程设置也稍显不足。同时,在具体的教法、内容难度、侧重点、实训安排等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从2021年6月开始,浙江就全面开启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本土化”尝试,着力构建一体设计、递进培养的省级标准。首批共遴选30个量大面广、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社会需求相对稳定、适合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专业先行先试,有16所高职院校参与改革。目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标准重建已基本完成。
基于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各试点学校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探索。“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至关重要,而这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北仑职高校长邬磊磊说,一年来,学校调研了40余家港口经济特色企业,举办了全国性港口物流、货运代理类职业能力分析会议,并与宁职院、当地企业三方联手完成了“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多式联运”等3门极具区域特色的课程标准。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则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基础—核心—拓展—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现了中高职一体和产教融合的思想。其中,基础课程体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核心课程体现专业的核心岗位技能和岗位实践能力;拓展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体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产教融合课程是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由企业导师手把手进行教学。
抓住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这个“牛鼻子”
为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提升中高职师资合作紧密程度,今年1月,浙江启动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团队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教师组成,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的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做好中高职有效衔接,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就必须抓住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这个“牛鼻子”。事实上,相比传统模式,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在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上拥有天然的优势。“根据人才培养方案,5年的时间内,高职教师将开展常态化下沉教学,实际上课占比会达到40%,这为我校做好师资衔接提供了契机。”邬磊磊介绍,试点启动后,北仑职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联手宁职院、当地企业组建了专业研学共同体,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共同承担课题研究等形式,大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
而在彭哲敏看来,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对中高职教师分别提出了新要求:中职教师要着力提升专业能力,以满足一体化课程授课的需要;高职教师则要重视培养“中职思维”,善于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为此,富阳职高正积极探索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解决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的师资问题。“在前3年储备期,我校计划将从现有师资中遴选部分优秀教师,由中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培训,再通过高职院校考核、认定后,担任高职课程的教学。”彭哲敏说。
上一篇: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下一篇:新增9所高校为何均是职业学校?